0501Z1 文化研究
文化研究(Cultural Studies)自1960年代在英国兴起至今,仅仅半个多世纪,就扩展为全球人文/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。在中文世界,它于1980年代晚期兴起于台湾和香港,1990年代在中国大陆逐渐展开。
本博士点及其依托的上海大学“文化研究”跨系科团队,是中国大陆“文化研究”的代表性团队之一,在亚洲和世界文化研究界有广泛影响。建有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文化研究机构网络: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及其系列讲座、国内最大规模的文化研究的研究/教学网站(www.cul-studies.com)、包含6套丛书的“热风”书系、一系列跨国/地区的文化研究联合计划,以及团队成员目前进行的多个科研项目,涉及都市文化、现代早期思想、新媒体、城乡文化关系、青年日常生活、新工人文化、流行符号分析等方面: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士点教学的强有力后援。
本博士点旨在培养具有如下5种能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:具有历史深度的全球社会和文化视野;能洞悉当代支配性的文化生产机制之复杂运作的分析能力;开阔(不只是西方式的)而活跃的理论思维及其相应的语言能力;在现有条件下推进良性文化发展的实践意愿及其能力;对于优秀/美好的社会文化前景的想象力和信心。
对报考者的基本要求是:1,理解“文化研究”这门学科的特质,有志于社会文化的进步;2),系统修读过某一专业(不限于中文系)的课程,有硕士文凭;3,在文化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者,优先考虑。
对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:
1、因为文化研究学科在知识、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独特性,特别是国内目前尚缺乏系统、广泛的本科和硕士教育基础,而且,本系希望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有半年至一年的国外/境外的访学经历,所以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就读时间极有可能延长;
2、入学两年后,根据本专业确定的必读书目,进行资格考试,考试通过,方可进入论文开题阶段;每半年为未能通过者进行重考,共有两次补考机会;
3、本专业强调国际视野。在读期间,博士研究生须以提交论文的方式,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至少一次;
4、在读期间,如申请其它出国交流或学习项目,需经导师同意。
文化研究专业2019年博士招生选拔方式为“申请—考核”制
一、申请条件和考试方式:
1、申请人须身体健康,品行端正,遵守法律、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,诚实守信,学风端正,无任何考试作弊、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。
2、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:
①已获得硕士学位;
②应届硕士毕业生(须在入学报到前取得硕士学位);
③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人,须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。
3、一般不招收定向考生。个别定向生申请人,须为高校教师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。
4.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秀,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较开阔的社会视野,已经以第一(或导师以外的第二)作者身份发表2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,或拥有其他相应的科研成果;
5.外国语限定为英语,需达到大学英语四级425分(折合百分制60分)以上,托福(TOEFL)、雅思(IELTS)等参照此标准;
6.报考就业方式一般应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,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。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。
7.考生在提出申请、通过资格审核后直接进入复试,接受有关思想品质、专业基础、理论分析和外语能力的全面考察。
二、申请材料:
1.《上海大学201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》1份(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,A4纸正反打印);
2. 硕士学历、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位认证报告。考生可登录“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”(http://www.chinadegrees.cn),进入“学位查询”在线查询学位,并截图打印,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,具体申请操作见:(http://www.cdgdc.edu.cn/cn/);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,考生可登录“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”(www.chsi.com.cn),进入“学信档案”在线申请学籍验证,打印下载本人的学籍认证报告。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,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。
3.本科学历、学位证书复印件;
4.身份证复印件;
5.本人的硕士成绩单(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部门公章);
6.两位欲报考专业或相近学科的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书(具体格式可从网上下载,用A4纸打印);
7.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;
8.科研成果(含已取得的专利)、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(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、目录及正文第一页,如论文被SCI、EI检索,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);
9.显示本人学术和文化实践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;
10.考生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学术研究计划书(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“文件下载”栏目中下载,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);
11.硕士学位论文(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)
12.考生除提交《上海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》所规定的各项申请材料外,还需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“攻读博士生期间的研究设想”,以电子版的方式直接发送给欲报考的导师。
申请人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发现有意的不实资讯,将取消其报考资格。
三、申请程序:
(1)报名
1.申请人在2018年12月5日—12月31日期间登录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(http://202.120.126.15/BSBMXT/Web/Student/Student_FirstPage.aspx)
进行网上报名(考试方式选择“申请-考核”)。网上报名时须按照《上海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》的要求交纳报名考试费、打印报名表、寄(送)报名材料和申请材料到研招办,申请材料收到截止日期为2019年1月8日,过期不再受理。
(2)材料初审
1、文化研究系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初审。
2、通过对申请者的课程成绩、硕士学位论文、参与科研项目、论文和著作、外语水平、研究计划、专家推荐意见等的综合分析,给出合格、不合格两个等级的评分。
3、合格者进入复试。
4、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要求见“申请条件”第5条之规定。
(3)复试
由不限于本系、不少于5人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高级职称(教授、副教授)人员组成的复试考核小组,负责全部复试。
1、学术水平复试
① 复试方式可以是笔试,也可以是面试,也可以是笔试加面试。
② 复试的内容包含外国语、专业基础、理论综合三个部分,每个部分的满分成绩都是100分;成绩不及格(总分低于180分)者,不得进入拟录取名单。
③ 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;笔试(如有)时间另定。
2、思想政治素质、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考察
复试时,还将综合考察考生的政治态度、思想表现、学习(工作)态度、道德品质、遵纪守法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状况。
(4)录取
1、按照“德智体全面衡量、保证质量、宁缺毋滥”的原则,依据考生成绩,择优录取。
2、复试考核小组依据复试成绩排出名次,提出拟录取名单,文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根据招生计划审核拟录取名单,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,网上公示拟录取博士生名单,经体检、政审、调档等流程后,向拟录取新生发出录取通知书。
研究方向: 01 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(王晓明、千野拓政、陈晓兰)
02 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(王晓明、Christopher Connery)
03 数码文化与当代社会(罗小茗)
指导教师:
王晓明、千野拓政、陈晓兰、Christopher Connery(本年度只招收外籍考生)、罗小茗(本年度不招生)
招生人数:见上海大学 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汇总表
考试科目:1.外国语 2.专业基础(笔试) 3.理论综合
参考书目:
1、《文化研究读本》,罗钢、刘象愚主编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0
2、《关键词:文化与社会的词汇》,雷蒙·威廉姆斯著,刘建基译,三联书店,2005
3、《漫长的革命》,雷蒙德·威廉斯著,倪伟译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2
4、《表征》,斯图尔特·霍尔编,徐亮、陆兴华译,商务印书馆,2003
5、《大转型——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》,卡尔·波兰尼著,冯钢、刘阳译,浙江人民出版社,2007
6、《学做工——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》,保罗·威利斯著,秘舒、凌旻华译,译林出版社,2013
7、《社会是如何可能的——齐美尔社会学文选》,齐美尔著,林荣远编译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2
8、《葛兰西文选》,葛兰西著,李鹏程编,人民出版社,2008
9、《从首尔到墨尔本——太平洋西岸文化研究的历史与未来》,王晓明、朱善杰编,上海书店出版社,2012(01方向)
10、《中国现代思想文选》(上、下),王晓明、周展安编,上海书店出版社,2012(02方向)
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:
王晓明(男),教授,硕士。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分析和现代早期中国思想研究。目前研究的课题主要是:1,当代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机制;2,现代早期中国思想与中国革命;城乡文化关系。近年的著作和编作单行本有《近视与远望》、《横站》、《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》、《中国现代思想文选》等。除担任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和中文系教授外,还兼任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等处的客座教授。
联系方式:wangxiaomingcc@qq.com
千野拓政(男),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/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主任,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兼职教授。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、文化研究和东亚城市青年文化分析。近年与本方向有关的中文论著有:《文学感到现代的瞬间》(2006)、《我们跑到哪里去——东亚诸城市的亚文化与全球化》(2008年)、《亚文化与青年感性的变化——在东亚城市文化所能看到的现代文化转折》(2010)和《总体战与文学》(2011)等。
联系方式:Email:t-senno@waseda.jp
陈晓兰(女),教授,文学博士。主要研究领域:城市文化与文学、中外文学/文化关系、海外旅行与写作等。出版著作:《性别·城市·异邦——文学主题的跨文化阐释》(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)《中西都市文学比较研究》(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)、《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:以左拉和茅盾为例》(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6)、《城市意象:英国文学中的城市》(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6)、《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》(敦煌文艺出版社,1999),《想象异国: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》(主编,安徽人民出版社,2012)、《外国女性文学教程》(主编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1),参编王晓明主编《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》(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0)等,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、《中国比较文学》等期刊发表论文、译文70篇。主持教育部课题:“中西都市文学比较研究”(2005)、“民国时期旅美游记文献整理与研究”(2013)。
联系方式:021-66133632(O),E-mail:xlchensd@126.com
Christopher Connery(男),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人文学院世界文学/文化研究教授,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兼职教授。著有Empire of the Text: Writing and Authority in Early Imperial China(1998)、The Sixties and the World Event(co-edited)和The Worlding Project: Doing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等。
联系方式:E-mail:cconnery@ucsc.edu
注:本年度只招收外籍考生
罗小茗(女),副教授,社会学博士。主要研究领域:都市文化、学校教育、新媒介等。主要著作和编作: 《形式的独奏——以上海“二期课改”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研究》(上海书店出版社,2010)《制造“国民”:冷战体制中的日常生活与文艺实践》(上海书店出版社,2014)和《末日船票——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》(上海书店出版社,2016)等。
联系方式:manmandu@163.com
注:本年度不招生